记者:发用电计划放开颠覆了发电企业的赢利模式,但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特征显著异于国外,能否真正实现发电企业在市场中验生死、求生存、谋发展?需要怎样的前提条件?曾鸣: 首先,电力是一种特殊商品。
这同样是央企的一个小目标啊~近年来,各大央企,纷纷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去除落后产能,推进战略转型。近日雄安新区如火如荼央企纷纷发声咱们华电积极响应撸起袖子加油干~这都要归功于中央的规划。
那咱们华电到底会在雄安新区搞什么大动作呢?我们大胆猜想、拭目以待。这样的雄安新区是不是离你更近了~。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建国主持会议湖南省经信委副主任殷林波介绍,配售电改革是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重点。湖南配售电领域改革成效明显。
这是继去年成立湖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后,湖南省电力供给侧改革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42家湖南省属国有企业、驻湘央企、民营企业负责人,以及省国资委、省经信委、省能源局、湖南能源监管办、省电力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等参与交流会。这些大数据应用分析技术直接面向电网企业的生产管理需求,有效提高对用户行为的预测分析能力,强化电力生产消费的主动调节与智能适应,支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布局调整
双方针对电力大数据研发应用所面临的数据安全保障要求高、数据清洗难度大、用户行为特征多样等特点,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独立的科技研发平台,确保数据安全共享,同时依托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电力大数据与智慧能源研究所,持续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该公司的数据资源显现出典型的大数据特征。电力大数据应用技术与管理决策研讨会也随后在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隆重举行。国网上海电力与复旦大学在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与管理决策技术分析方面的合作自2013年就开始起步。
研究团队开发的可视化分析系统集成了大量的工商业、居民用户的时空分布和电力消费特征,不仅能够直接支撑电网企业错峰调度、需求响应、网架优化等管理决策需求,也可广泛服务于行业关联特征分析、商圈景气预测、用户节电管理、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等多目标以及政府、企业、居民等主体。这些大数据应用分析技术直接面向电网企业的生产管理需求,有效提高对用户行为的预测分析能力,强化电力生产消费的主动调节与智能适应,支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布局调整。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双方不仅在电力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结出硕果,在海量数据的分布式系统架构优化、高维时间序列数据的快速检索分析、数据清洗修正的泛函技术、用户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多模多时态数据特征提取与预测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服务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上海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核心竞争力。双方展示了经过一年多努力共同建设的需求侧电力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电力大数据实验室是将高精尖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需求高度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为安全、高效地挖掘大数据的核心生产力、充分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全面对接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探索出了有效的模式。3月27日,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和复旦大学共同建设的电力大数据实验室在上海电科院漕溪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该公司瞄准大数据科技创新前沿,与具有数学、统计学、经济学、能源科学学科优势的复旦大学通力合作,共同开展电力大数据关键应用分析技术的研发与平台建设。该平台集成了由国网上海电力牵头、复旦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支撑的国家863项目的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对电力大数据的高效存储、快速检索、各类特征挖掘与可视化分析3月份,风电场售电量886,642兆瓦时,同比增长5.5%。此外,2017年3月煤炭产量达131.0万吨,较2016年同期的133.0万吨下降了1.5%。
3月份水电站售电量186,687兆瓦时,同比减少8.6%。1-3月份,风电场售电量2,596,500兆瓦时,同比增长16.0%。
2017年首3个月煤炭产量达到329.1万吨,较2016年同期的302.6万吨上涨了8.8%。公告显示,2017年首3个月附属燃煤电厂同厂同口径售电量较2016年同期下降了2.1%。
华润电力发布公告,2017年3月附属电厂售电量达到1301.97万兆瓦时,较2016年同期的1231.41万兆瓦时增长了5.7%。其中,2017年3月份火电厂售电量11,924,855兆瓦时,同比增长5.9%。1-3月份,火电厂售电量34,721,014兆瓦时,同比增长2.0%。广东省、河北省、湖北省及其他省份分别取得34.6%、5.5%、2.9%及1.1%的升幅;河南省及江苏省分别取得26.7%及5.8%的降幅。2017年首3个月附属电厂累计售电量达到3794.42万兆瓦时,较2016年同期的3686.62万兆瓦时上涨2.9%。1-3月份,水电站售电量570,687兆瓦时,同比减少3.1%
近日,记者从贵州省贵安供电局市场部获悉,2017年一季度,贵安供电局供、售电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供电量16998万千瓦时,售电量16170万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22.27%和28.87%。据了解,供电的主要类型分为大工业、居民生活和非普通工业,其中大工业占39.55%,居民生活占29.72%,非普通工业占16.93%,分别同比增长59.66%、9.98%和7.92%。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工业用电量速度大幅度提升,其主要原因是三大运营商和中德西格姆四大企业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投产,今年新增投产,近期陆续进行小部分投产,导致用电量大大提升。贵安供电局为了满足企业用电、客户需求,不仅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测各大企业用电量波动,当出现波动异常时,主动联系客户沟通交流,确保客户用电稳定安全,并且每个星期将通过电话回访;而且在进行抄表工作时,和客户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提前掌握该企业有无新增投产计划,订单有无增减变化,提前部署,保障客户用电需求,保障企业生产发展
近年来,有增无减的弃水、弃风、弃光等三弃问题,也被不少观者归为火电抢市场。进而,十三五新增2亿千瓦煤电装机的规划深受质疑。
2016年,全国新增火电4836万千瓦,年底总装机达到105388万千瓦,利用小时数再创新低。阶梯电价推出的初衷是节能减排,电力供应大变情况下的大反转出人意料。似乎早在预料之中,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下探。当前,全球正处能源转型时代。
无论对核电、天然气持何观点,各国都视新能源为能源转型重要方向。火电过剩似乎显而易见。
煤电新增2亿千瓦已是压减1.5亿千瓦之后的结果,而且其中1.9亿千瓦已经开工建设。车已超速,假若一马骤然减速,而另一马奋力加速,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其他发电形式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也会加剧电力过剩的问题,则似乎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全年利用小时数为3785小时,同比下降203小时。
以我国而言,至今尚未完成从煤炭到油气的转变,而柴薪在广袤农村依然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反煤挺新可以理解。从低密度能源向高密度能源尚且如此,本轮转型从高密度能源向低密度能源,即使在政府介入干预下,也不能根本改变转型的艰巨性、长期性。即使以5000小时计,过剩程度也接近20%。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0年提升到15%,2030年再进一步提高到20%。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比如,有专家提出应取消阶梯电价扩大消费,云南则已开始身体力行,推出套餐电价降低电价促进消费。但拥趸仍觉不够,称风电、光电将分别达到2.5亿千瓦、1.5亿千瓦。
煤电迟早将被淘汰、退出历史舞台,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已提出弃煤。与此前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相比,煤炭消费比重再减4个百分点。